关于陈戌源这些年的功过是非,最早应该追溯到二零一五年一月份的一件和中国足球不大不小的事情。那是蔡振华上任足协主席的第二年,彼时的陈戌源还是上港集团的总裁。
这篇名为《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政策文件,正式标志足协与体育总局脱钩,这个方案也是迄今为止中国足球改革方向的最新和最后的指导意见,这意味着至少自二零一五年以后,足协所做出的大方向的举动,都应当符合该方案的宗旨。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这个方案的第十一条“优化俱乐部股权结构”中,明确指出“推动实现俱乐部的地域化,鼓励具备条件的俱乐部逐步实现名称的非企业化”,这大概是陈戌源上任后被持续诟病的“俱乐部中性名”政策的源头。
不过有意思的地方是,为什么“中性名”这件事情在二零一五年初就已经提出来,却到二零二零年才被加速执行,被人遗忘的五年里,都发生了些什么。
从蔡振华到陈戌源
蔡振华于二零一八年九月卸任中国足协主席,在任期间,制定了一年实现二十六项重大任务的宏大目标,甚至仅仅五个月就完成了二十四顶,但中国足球依然没有多大起色。不过他的幸运之处在于,任期内恰好赶上恒大的金元巅峰。
蔡振华任职期间,强化了“联赛为主”的管理思路,放开了资本进入的通道,他知道对于中国足球来说,“野蛮生长”和“做大蛋糕”更重要。这也就是为什么他实现了上任前亚冠联赛中超只有一支球队小组出线,卸任时中超在亚冠连续三年三支队伍亚冠小组出线的成绩。
把视线移到国家队,蔡振华上任前国足连续三届世界杯预选赛进不了亚洲十二强,他任上再次打进十二强。上任前,国足队连续三届亚洲杯小组赛出局,任期内连续两届打进亚洲杯八强。
这不是为他歌功颂德,而是他只是在正确的情形下选择了短期内最合适的发展方式,这种方式是否持久,现在已经有了答案。但在国家队没法取得突破的情况下, 放手让土豪们烧钱, 那段时间还是烧出了效果的。
恒大的两座亚冠和国内联赛连霸引发鲇鱼效应,国内其他中超球队纷纷跟进投入,原本无人问津的中超一时间门庭若市。 期间虽然有合肥惨败,但整个国内足坛的走势是向上的。
从二零一六年开始,另一群土豪看到中超这个风口,带着贷款融资来的资本呼啸进场,也不在乎什么规律,你恒大开十倍, 我就开二十倍,球迷们纷纷看到中超球队从欧洲豪门手里抢人的奇景,大呼过瘾。
比如,在二零一七年十月底,广东华南虎(时名梅县铁汉)冲甲成功,现场发放了百万现金作为冲甲奖金,号称“中乙的广州恒大”。
事态发展到这个地步,蔡振华除了名不正言不顺的调节费,基本没有任何有力的措施遏制这种势头,这也是他无为而治的反噬。
调节费的事情,这里可以多讲几句。
蔡振华时期,调节费的收取不规范,陈戌源上任以后就叫停了,然后重新制定规则,二零一九年底,新的调节费规范出台,这之后转会的金特罗等人的调节费是交了的。
但是这里有一段真空期,就是从陈戌源上任到新规出台之间,这段时间正好上港的阿瑙托维奇转会。其实不但阿诺托维奇没交,同时期完成转会至大连人的龙东也没交,只不过有人愿意盯着阿瑙托维奇炒作。
其实这段真空时间的调节费怎么收你都有问题,按旧的规范收,旧的规范你都发现有问题了,你再收那就属于明知故犯。按新的规范收,国家的规范性文件一般都是发布之日起实施,没有往前追溯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收。
同时,之前收的调节费你也退不了,要退也只能去找前任领导签字。只能暂时放在账上,等财务审计时候一股脑儿收归国有。
有个巧合的情况,也就是蔡振华卸任,陈戌源上任的这一年,上海上港打破了广州恒大对中超联赛连续七年的宰治。也是从陈戌源开始,体育总局正式注销了“足球运动管理中心”,足协主席成了真正管事的。
但陈戌源未必想干这门差事,退休的上海国资委下属国企掌门人去做什么不好,非要去管中国足球,未免过于高估陈戌源对于足球的热情,本身国企参与投资足球俱乐部,也绝不会是国企领导的个人意志。
而且陈戌源的运气实在是不好,且不说他不能在二零一九年预知疫情对联赛的影响,单论卡脖子足改方案,从发布到他上任已经近五年时间,无论是管理单位还是上级领导,都要拿着这一纸文件问责,所以很多事情不得不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
即将崩溃的联赛、无尽的欠薪、四十强赛岌岌可危,足改期限将至,还有后来的疫情,这就是陈戌源的开局。
红线和“中性名”
陈戌源上任半年后,国家出台“三条红线”,严格控制房产公司的现金流,大批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俱乐部开始解散破产。
在二零二二赛季的中超十六家俱乐部中,仅有天津津门虎不涉及房地产事业,不涉及欠薪问题的更是只有上海海港和山东泰山。
随之而来的是限薪政策,外援税后三百万欧年薪,本土球员税前一千万人民币,国脚顶薪一千两百万人民币。
对于“限薪令”,陈戌源表示:“如果再没有行动,两到三年后会完全坍塌。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真的到了完全坍塌的地步。对于限薪令,投资人和老百姓都赞同。”
这个政策实际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大手笔的投资将球员身价和薪资拉到虚高的程度,现在中国球员处于“物以稀为贵”却又“价不配位”的尴尬境地。
说到中性名的事情,上海上港的改名结果不一定是陈戌源有私心的结果,而纯是俱乐部的偷鸡行为。坐在陈戌源那个位置上,他恨不得类似的政策一出,上港第一个跳出来支持他,但显然没有。
“上海上港”改名为“上海海港”,这个行为完全是在打陈戌源的脸。
当时中性名改名的具体规则就是:地区名字不算,剩下的名字的里面,和这个俱乐部所有的股东,以及所有股东控股的公司,不能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字重复。
“上海海港”这个名字,“上海”是地区名字不用考虑,股东是上港集团,和海港只有港一个字重复,上港集团下属的子公司也没有同时叫海和港的。所以“上海海港”完全符合改名规则,缩写又是“上港”,这就是在打擦边球,但足协又无可奈何。
当时推行中性名本身就不是一件非常严谨的程序,被人发现漏洞也无可奈何,如果非要问为什么这件事没有在蔡振华任期内完成,我只能说就凭蔡振华穿着恒大队服坐在许老板边上一起看亚冠的交情,让他推行中性名的结果,就是推给下一届。
李铁与归化
归化球员的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扣在陈戌源头上,里皮和蔡振华时代的产物,至于李铁到底愿不愿意使用,是否是谨遵上意在他身陷囹圄的现在也按下不表。
在上任之初,陈戌源就明确表过态:“我在俱乐部时,曾经讲过不太赞成归化非中国血统的球员参加中国队的比赛。”
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有中国血统的球员是可以考虑的归化范围。当然,艾克森、洛国富和阿兰都不属于这个行列。
用李铁是无奈之举,但陈戌源可能自己也没想到低情商的铁子最后把自己玩进了局子。其实李铁的执教环境部并不差,至少内部不会有人给他下绊子。
足协对李铁也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陈成源作为足协主席,甚至直接全程参与了国足全部的远征,以及回国后的隔离,真正做到和球员们同甘苦、共患难。
但李铁在输掉比赛后,制造了很恶劣的舆论环境,最终导致自己下课,也导致了全力支持本土教练的陈戌源受到了掣肘,总局横插一手换上了更听话的李霄鹏,然后大过年的输给越南也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
陈戌源或许会在不久后下课,但是中性名、限薪政策、青少年联赛这些东西都会无一例外地保留下来,这是一种博弈,找一个背锅的在前面做挡箭牌,有些得罪人的措施就会得以施行,到最后再拿下这个人换一群人的高呼“天亮了”,也算是毕其功于一役。
所以我想,陈戌源从一开始就不愿意成为这个牺牲品,但他不得不上任。国企退休老总的身份背景,让他在体育圈内无法盘根错节,得不到支持,形不成派系,却又手握大权的人,才能把动了各方利益的政策推行下去。
其实讲到这个程度,我只想说,一旦有了自己的观点,就无所谓有持反对意见的人,陈戌源的功过评定没有统一的标准,你甚至可以追忆蔡振华。但对我来说,高洪波也好,孙雯也好,我只想向所有为中国足球的发展与尊严而战斗过的人致敬。
赞(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