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庆历五年夏,一个被贬为老百姓的官员落寞地从京城汴梁来到苏州。
他叫苏舜钦。
前一年,即1044年秋天,北宋都城汴梁,苏舜钦作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的领导,按照惯例,用院里卖废纸的钱,搞了一场欢乐的部门聚餐,不够的部分,参与者还凑了份子。
元 钱选 十八学士图局部
结果参加这场聚餐的人,全部被罢官撤职——办理这个聚餐案的王拱辰事后说道:“吾一网打尽矣”。
舜钦与刘巽俱坐自盗除名,同时会(宴)者,皆知名士,因缘得罪,逐去四方者十余人。王拱辰喜曰:“吾一网打尽矣”。
——《宋史·苏舜钦传》
“一网打尽”这个成语也就这样诞生了。
只是一次聚餐,何以如此可怕?
贰
弹劾苏舜钦盗用公款,只是一个引子。有人认为,这是北宋官场党争的结果,是御史中丞王拱辰为了排挤宰相杜衍,打击新党而搞出来的事件。
苏舜钦,字子美,容貌出众,曾被称为北宋第一美男“。大文豪欧阳修夸赞他“天下之士闻其名而慕,见其所传而喜,往揖其貌而竦。”
元 钱选 十八学士图局部
他是响当当的官三代,“铜山三苏”,指的就是他们家祖孙三代,都是会读书的——祖父苏易简,是宋太宗时期的状元郎,官至参知政事,外公是北宋名相王旦,父亲苏耆,官至工部郎中、河东等路转运使。
不过祖孙三代都没有活过50岁,从此家族就再也没出过响当当的人物了。
祖父、外祖父、父亲都厉害,岳父也不赖。
苏舜钦的岳父是当时的工部侍郎杜衍,1044年,杜衍被擢升为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就是当了宰相。
这样家庭的孩子,自小受着良好的教育,年纪轻轻的苏舜钦屡屡忧国忧民。弱冠之年的他与父亲返回京师时,曾写下《和解生中秋月》:
不为人间意,居然节物清。
银堂通夜白,金饼隔林明。
醉客尊前倒,栖乌露下惊。
悲欢今古事,寂寂堕荒城。
此后他还写了很多有见地的好文章,比如《庆州败》、《吴越大旱》和《乙卯冬大寒有感》,都是以犀利的文笔来抨击朝政弊端。
景佑元年,苏舜钦中进士之后,历任蒙城、长垣县令、大理评事,而后又被范仲淹推荐为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即进奏院一把手)。
宋仁宗在苏舜钦中进士时就看过他的文章,对于这样一个敢想敢做的年轻人,十分的欣赏。
元 钱选 十八学士图局部
苏舜钦的出身,让他有机会经常能与范仲淹等人在一起谈论朝局的看法。他赞同范公的想法,更倾向于他的立场。范仲淹也乐于提拔有为的后辈,作为改革派的中坚力量。苏舜钦和大文豪欧阳修关系密切,又得到范仲淹的欣赏,自然与改革派关系亲近,在范仲淹提出改革时,他是双手赞成的。
进奏院,原本归各地管理,主管各项事务的进奏官,是一个上传下达的机构,向上报告本地的事情,向下传达朝廷的诏令。宋朝进行机构改革后,进奏院成了中央的一个机构,负责人也是朝廷直接任命。这样,进奏院的地位上升了——成为朝廷协调、控制地方州镇的重要机构,同时负责编辑“邸报”,是一个消息非常灵通的地方。
自然而然,进奏院这个部门,就成了朝廷派别权力角逐的焦点。
叁
1044年,苏舜钦在范仲淹的保举下做了进奏院的一把手。
清 佚名 青山雅集图局部
宋朝人喜欢搞一些团聚活动,尤其是节假日,相当于现在的团建活动。
苏舜钦是个官三代,本身也是一个诗人,结交的朋友非常多,对于这样的“团建”,更是热衷。
庆历四年九月,正好是大宋秋季赛神会,按照惯例京师各机关单位都会准备酒馔大家同乐。进奏院虽然没有什么创收项目,但也有一点儿“外快”,这单位废旧公文特别多,每过一段时间就会积攒一批,拿去卖钱,正好喝酒——卖废纸,这是进奏院的一个惯例。
苏舜钦便按照惯例组织了这年的进奏院聚餐。废纸卖了四、五十贯钱,宴请不太够,苏舜钦自己掏了十贯钱,“其余诸人也醵金有差”。
也就是说,大家都凑了份子,数目不等。
清 佚名 青山雅集图局部
借着本单位聚会,苏舜钦顺便邀请了一些朋友参加,多是年轻有为的政坛新生代,大家的共同特点,是范仲淹推荐的人,都是庆历新政的受益者,其中有这么些人:
王益柔,官三代(殿中丞);外公是大名鼎鼎的寇准,父亲是仁宗的老师、宰相王曙。还有江休复(殿中丞)、周延让(殿中丞)、王洙(工部员外郎)、章岷(太常丞)、徐绶(将作监)、吕溱(著作郎)、宋敏求(秘书郎)、周延隽(太常博士)、刁约(太常博士)。
有一个叫李定的人,里的一名太子中书舍人,听说进奏院搞聚餐,参加的多是知名文人,他想去,就让人带话给苏舜钦。
奈何苏舜钦看不上李定的为人,一口回绝了。
为什么看不上?
宋王明清《挥麈前录》卷四里说:
李定,字仲求,洪州人,晏元献公之甥,文亦奇,欲预赛神会,而苏子美以其任子拒之。
所谓“任子”,指凭借父兄的功绩,得以保任授予官职。
苏舜钦看不上他,高傲地说:“你还没资格参加我的宴会!”
于是,苏舜钦得罪了一个小人,酿成了大祸。
肆
到了进奏院聚餐的日子。
苏舜钦和同事、朋友们一起喝酒、作诗,情绪高昂,还叫来了官妓助兴。
宋 刘松年 十八学士图局部
醉醺醺的王益柔还当场作了一首《傲歌》,其中有两句:
“醉卧北极遣帝扶,周公孔子驱为奴。”
这简直是狂妄之极!
李定这个小人,本就怀恨在心,于是派人四处说,进奏院苏舜钦等人公款吃喝,还召妓作陪、口出狂言.....
王拱辰(御史中丞)是负责纠察官员、整肃风纪的官员,向来与范仲淹、欧阳修等不睦,听到此事,心想我正愁找不到改革派的把柄,苏舜钦就自己送来了……于是,他命监院御史刘元瑜、鱼周询立刻弹劾参加聚会的众人。
清 佚名 青山雅集图局部
宋仁宗看到奏章,气不打一处来,简直是改革派啪啪打他的脸,让他下不来台。下令立案调查,并将案件交开封府严办。
开封府尹是王拱辰的人,连夜立刻行动,这会参加聚会的众人刚刚散去,就被一一逮捕归案了。
刘元瑜将这事报告给了贾昌朝和王拱辰,兴奋地说“聊为相公一网打尽。”
宋朝历史上著名的“进奏院狱”就此爆发。
伍
台谏给聚会参加人的罪名,是”公款吃喝,监主自盗;燕集喧闹,近于宫门;放肆狂率,抵完先圣”。
张方平、宋祁、王拱辰等大臣不遗余力地抨击王益柔,甚至主张应该砍了这个大不敬狂徒的脑袋!
当朝三位宰相里有俩位——章得象和晏殊,没有明确表态,态度不置可否。章得象内心是不支持改革的,晏殊是一个官场老人了,俩人都和稀泥。余下的一位宰相,便是苏舜钦的老岳父杜衍,处在两难境界,也不敢过多发言。
范仲淹此时不在朝中,只有韩琦等少数大臣站出来为苏舜钦说话。
宋仁宗非常生气,想重办这一干人等,不过,韩琦的一番话让他有所醒悟:“张方平等人都是陛下的心腹近臣,今西方边陲用兵,国家大事何等险阻,他们不为陛下出谋分忧,反而借小事一同来攻击一个王益柔,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于是最后宋仁宗裁定:参与者都受到严厉的处罚,王益柔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苏舜钦作为领导,被“除名勒停”。
要知道,在宋朝“除名勒停”是对在任官员的最严厉纪律处分,相当于被开除一切公职,削职为民,而且永不录用!
苏舜钦认为这是“台谏斗争”,是王拱辰等人向改革派的发难。
但上诉无效,宋仁宗维持原判。
以王拱辰为代表的保守派,此前与范仲淹、欧阳修等人政见不一,这次,正好便借苏舜钦的一次聚餐,将改革派的中坚力量全部摧毁,凡是参加宴会的官员都成了保守派攻击的对象,他们通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
陆
苏舜钦被永久开除出公务员队伍,还落得一个贪官的名声,他京城呆不下去了,落寞地来到苏州。
《离京后作》,是他离开京城所写:
春风奈别何,一棹逐惊波。
去国丹心折,流年白发多。
脱身离网罟,含笑入烟萝。
穷达皆常事,难忘对酒歌。
在苏州,他花了四万贯钱,买下五代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废园,重新修建成沧浪亭,开始隐居。
清 佚名 青山雅集图局部
他的散文《沧浪亭记》便写在这个时候。
沧浪亭,从此也因苏舜钦成为吴中有名的园林。
苏舜钦本是个才子,他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文学创作上,他的诗歌本来奔放、热情,欧阳修评他的诗"笔力豪隽"、"超迈横绝"。
但他心里,那种委屈和窝囊,一直郁结未散。
庆历六年,他写下《水调歌头 沧浪亭》: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在词里,他说,“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他满心的壮志未酬,却只能蹉跎岁月。
不甘啊不甘!
只是卖公家废纸搞聚餐,有罪吗?!
然而,事实就是如此的无情。
郁闷的苏舜钦深深地感到了苍天弄人的无奈。
而更弄人的还在后面。
庆历八年(1048),仁宗感念苏舜钦之才,将他起复为湖州长史,未及赴任,苏舜钦就病逝了,是年不过41岁。
许多人觉得,苏舜钦是因进奏院案一蹶不振最后抑郁而死,怪谁呢?怪王拱辰,还是怪李定,还是怪那些废纸呢?进奏院案中的苏舜钦也许罪不至此,但苏舜钦自己的想不开,可能是他此后沦落最重要的原因……
三十年后,有另外一个姓苏的人,也是因台谏,也是因党争,被送上了贬谪之路,他曾欲寻死,也曾镇日惶惶,而他终于重生,成为东坡居士,那个人,叫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