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中国知名导演陈凯歌《志愿军》三部曲第一部《志愿军:雄兵出击》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同步首映。这是中国近年来继《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金刚川》和《狙击手》后,又一部围绕朝鲜战争展开的电影。
与前几部宣扬民族主义的主旋律电影一样,这部电影自然也得到了中国官方媒体的大力宣传,有些电影院甚至组织民众观看。据《贵州日报》的报道,在贵州凯里市,当地的影院邀请参加朝鲜战争的14名老兵观影。老兵们胸前戴着奖章,现场还有小学生举着国旗热烈欢迎,还挂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横幅……。不过,这样的努力,并没有能够拯救《志愿军》惨淡的票房。
一次次拍“战胜美国人”的故事,老百姓出现审美疲劳?和在2021年“十一”长假期热映的另一部展示朝鲜战争的电影《长津湖》,并且至今仍保持着中国内地电影的最高票房不同,《志愿军:雄兵出击》在票房表现上惨遭滑铁卢。影片制作成本高达6亿元人民币,根据统计专门统计电影票房的网站“猫眼票房”的数据,上映首日仅获得2700万元票房,上映6日之后,票房约为3.8亿,落后同期上映电影。《长津湖》6天的票房为三十亿元人民币。
在中国比较广为人知的电影评论平台豆瓣电影上,该片目前评分为7.2,和《长津湖》的7.4分与《长津湖之水门桥》7.2分相差无几。但豆瓣影评中最热门的十篇里,只有两篇给出了五星评价,两篇并未给出打分的评论中的一篇给出了“如芒在背,如坐针毡”的负面评价,剩下六篇则都是一星或者两星的批评。
《志愿军:雄兵出击》主要围绕了中国共产党决策出兵及中国军队入朝后第一、二次战役展开。尽管每一部电影呈现的角度不同、战役不同、内容不同,但是,与前几部电影一样,《志愿军》还是在延续中国官方一直以来有关朝鲜战争的叙事--抗美援朝。中国之所以派“志愿军”赴朝作战是“因为美国人已经打到家门口”。
电影全然不提当时的朝鲜领导人金日成首先发动了对韩国的侵略战争,而美国在联合国决议的授权下,组建了以美国军队为主,其他16国军队参与的联合国军。在负面评价里,有人觉得把中国战士塑造地无坚不摧,美国人塑造地太愚蠢,让人觉得情节很假。也有人觉得该电影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和《长津湖》类似,但是却不如前作。网友“我是卢梭”则表达了对“多数人觉得你批评《志愿军》,就等于汉奸走狗不爱国”这种舆论导向的反感。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国影评人Z认为,看这些电影有点像看网络上的“爽文”。他说:“虽然中国开头总是在国际上遇到掣肘,军事力量也处于劣势,但是影片里总会有那么一个英雄人物,怎么也死不掉,在关键时刻扭转局势。”
Z看完之后表示,他只能给该电影打一星。因为职业需要,Z看过近年来上映的所有主旋律电影,但他越来越觉得“无论用多少资金,召集多少大牌演员,优秀的电影人,但都没办法把故事讲明白”。
他认为朝鲜战争原本是很不错的题材,无论是政治上的各国角力,还是战争的残酷与复杂,和战争造成的世界格局的变化,都很值得挖掘。但是碍于政治层面的要求,中国电影人只能一次又一次拍成了“战胜美国人”的故事。
从事互联网投资的广东人莫凡(化名)自认非常爱国,看过几乎所有主旋律电影。他在国庆假期看了《志愿者:雄兵出击》。他说,他原本以为票会很难买的他去了电影院之后发现看的人并不多。他表示电影情节什么新意,演技也一般。“电影只能讲过得去,看了开始就能猜到结果,感觉就那样吧。”他说。
莫凡记得2021年《长津湖》上映的时候周围看的人很多,讨论度也很高,《志愿军》则完全不能与之相比。莫凡认为,《长津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当年是建党100周年,情绪煽动到位了,而且《长津湖》是第一部,好奇心和爱国心加在一起。”他告诉美国之音,“但经过这些年,把老百姓心里对于这种题材的热情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已经没有人买单了。”
他认为,经过疫情三年,再加上解封后经济形势的不尽如人意,”人民对于中国很厉害的宏大叙事已经没有那么感冒了”。
莫凡还担心,在叙事方面过度塑造美国的坏人形象,会进一步恶化中美关系,而这在他看来,是不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他不认为中国应该过多拍摄朝鲜战争的影片:“当年也是朝鲜主动打人家,就怪他们自己,抗美援朝是什么类型的战争,还要斟酌。”
曾经非常喜欢看主旋律电影的来自上海的刘先生表示,自己业余很爱钻研军事和历史。看过《长津湖》和《长津湖:水门桥》之后,他找了许多朝鲜战争的书籍来看,包括美国作者写的《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等书。采访中,他头头是道地说出“斯大林和金日成之间的约定”,“在美国是“遗忘的战争””等细节。
刘先生说,现在的他,觉得看中国拍摄的主旋律电影“没什么意思”,“因为故事如果你只从一个角度来讲,就差了点味道”。他觉得如果真的要拍那段历史,可以拍中国领导人的军事才能,也要把为什么要打这场仗的来龙去脉讲清楚。
明星们不相信自己演的东西?《志愿军:雄兵出击》也一如既往地星光熠熠,既有中国人喜欢的“老戏骨”唐国强、在国际影坛都获得声望的巨星章子怡,还有朱一龙等一群在年轻人里粉丝众多的流量明星。
利用文化精英们来普及政府的政治宣传已经成了中国近几年电影的常用的手法。2017年的《战狼2 》、2021年的《长津湖》都是这样的。这些影片也打破了中国影院的票房纪录,并成为重大文化现象。
接受了民族主义宣传的中国人在观影中会因为中国的胜利而获得巨大的满足和自豪,一些显示中国强大的对话和情节还会成为广为流传的“梗”,网民因为觉得很“燃”而不断地进行传播和转发。例如,《战狼》2 热播后,网络上就流传着一句“现在的中国护照不一定能带你去世界各地任何地方,但是能把你从世界各地任何一个地方接回家!”
但是,参演《志愿军:雄兵出击》的明星们并没有扛起票房。
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白纸运动”参与者黄意诚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拍这些电影的人都是“门清”的,他们自己根本就不会信这些东西”,“但是他们就觉得,我能把这个钱赚了,我为什么不赚呢?”
他还指出,不少参演这些爱国电影的演员都已经移民,或者像章子怡这样把孩子生在美国,“把韭菜割完了之后,我赚得盆满钵满,我拿着这个钱,我正正规规地移民到美国去享受,这不香吗?”他还指出,不少在微博上的爱国主义大V,天天发动针对他等海外活动人士的网暴,也不相信他们自己宣传的内容。
《志愿军:雄兵出击》的演员之一,导演陈凯歌的儿子陈飞宇就遭到很多网民的抨击。陈飞宇在电影中饰演了一个中枪之后仍然活下来的角色。很多网友觉得让一个美国人来演中国军人很是讽刺。陈飞宇在美国出生,两年前高调宣称放弃美国籍加入中国籍。
他也认为,即使是许多相信政府宣传的小粉红,如果哪一天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被迫害了,或者亲眼见到被迫害的人,“很可能就会发生180度的转变”。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退休副教授周孝正对电影明星参演主旋律电影评价也很负面。他说:“他就是俩字,骗钱。骗完钱之后,他把钱变成外汇,把外汇转到美国或者欧盟。”他认为明星参与这些主旋律项目并不代表他们相信这些:“你问他钱往哪转”,“这不是纷纷都想跑西方吗”。他总结道:“透过现象,你得看本质。”
如今,经济不景气让网民开始反思,他们的牺牲成就了谁的利益?民族主义是中共当局最后的手段,但是这个民族主义这么多年下来,现在也开始不管用了,能够被忽悠的人越来越少。中国普通的老百姓的经济利益受损以后也开始认识到了“他们是牺牲品”,这些网民开始觉醒了,他们在网上冷嘲热讽“打仗,你们权贵的儿子去打吧”。民族主义已经是没办法转动了。
赞(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