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总理李克强去世,在中国成为受到严格管控的超级敏感新闻。来自中国的消息说,中国共产党当局要求政府体制内的人不得私下议论与李去世相关的话题。与此同时,世界媒体在报道李克强去世的消息时普遍将李与中共领袖习近平联系起来,并以各种方式指出李的去世更加凸显令人担忧的习近平一人统治。
“随着李的去世,习一人统治的种种危险更加凸显”
英国《独立报》星期天(10月29日)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的标题和副标题如此把李克强的去世与习近平联系起来——“习近平在中国的一人统治的诸多危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凸显 - 随着李克强的消失,习的唯一的竞争派系失去了他们的领头人;中国的国家主席可以随心所欲地打造中国的道路了。”
《独立报》的这种标题和副标题所表达的主题也是世界媒体报道李克强去世的主题。但有观察家指出,如此将已故的李克强与仍然活着、依然掌权的习近平联系起来,其实也是大量的中国民众要发表的意见,只是他们被中共严密的言论管制钳口,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于是就只好以迂回曲折的方式表达,其中包括“该死的不死,不该死的死了”;“怎么不是你”。
在李克强去世的消息传出后,还有很多中国民众在第一时间不断转发李生前在总理任上冒险说的大实话——中国还很穷,还有6亿人月收入才1000元人民币左右(现在折合不到140美元)。在诸多中国问题观察家看来,中国民众纷纷转发已故的李克强的这种言论是对习近平的一种含蓄和强烈的批评。
许多民众强烈批评习近平声言关心生活困难群众,却吝啬于給他们提供援助,与此同时却对外成百亿成千亿美元大撒币,并抓捕胆敢批评他大撒币的人;习近平上台不久之后放纵他的亲信以“敢于刺刀见红”的精神在北京和其他城市清除所谓的“低端人口”。
中外观察家注意到,中共当局似乎是未雨绸缪,早早对中国国内外的这种李-习对比做出了因应。10月27日,中国官方发布的李克强讣告说:“2023年3月,李克强同志不再担任国务院总理职务。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他坚决拥护和支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关心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坚定支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被习近平排挤开的前总理”
在李克强去世的消息传出之际,美国全国公共电台NPR发表报道,标题是,《被习近平排挤开的中国前总理李克强去世》。报道说:
“在李克强成为总理时,许多人都希望这位出身卑微、受过经济学训练的人能大展宏图。但事与愿违,随着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不断收揽权力,他在任期内眼看着总理角色的重要性萎缩。
“1976年毛去世后,被毛的毁坏性的文化大革命震撼的中共领导人制定了规则和规范,试图防止重蹈覆辙,并防止任何一名官员获得过多权力或无限期统治。
“(2012年)李克强被任命为中共党内第二号人物,随后成为总理。传统上在这一职位的人对经济和政府拥有广泛的管辖权。但多年来,李克强近乎完全被边缘化,因为习近平包揽了政策制定的几乎所有方面。”
对李的悼念与习当局微妙的反应
《日本经济新闻》10月28日发表该报编辑委员高桥哲史的评论,标题是,《李克强去世,怀才不遇,未完成的“经济学”》。评论说,“或许是因为他太优秀,所以他没能完成改革。27日去世、享年68岁的中国前总理李克强是邓小平1978年发起的改革开放的合法继承人。他的早逝与中国经济在苦境中喘息同时发生。”
日本公共电视台日本广播协会NHK10月28日发表报道说:
“从27日开始,许多人在李的家乡安徽省合肥市以献花等方式表达哀悼,据信他是在那里度过了童年。
“28日,人们纷纷献上许多鲜花,有人附上一封信,上面写着,’我祈祷你的灵魂安息。我会永远记住你。’一位带着孩子来探望的40多岁的女子说:’李先生去世后,我心情沉痛,所以要来这里献花表达心意。’
“与此同时,警察在现场指挥前来吊唁的人。去年,在中国实施严格限制出行的‘清零’政策下,上海等地在火灾造成人员死亡后举行了纪念集会,引发了大规模抗议活动。
“中国政府似乎对李的追悼会导致大量民众聚集并引发抗议持谨慎态度。”
日本主要报纸《朝日新闻》27日发表的报道说:“27日去世的中国前总理李克强的政治家一生既有作为精英仕途通达的辉煌经历,也有就任总理之后的无奈处境。他的政治生涯充满光与影,是中国从邓小平以来的集体领导体制向习近平领导下的’一人独大’的重大转变的时代象征。”
“中国哀悼习近平的竞争对手李克强倒下”
法国主要报纸《费加罗报》27日以《中国哀悼习近平的竞争对手李克强倒下》。报道说:
“李克强同志不在了。这位前中国总理周五突然去世,享年 68 岁。几个月前,他将共产党政权二号人物的职位让给了习近平主席的亲信。... 官方讣告中称他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的卓越领导人’。他也是毛泽东以来最专制领导人(习近平)的潜在竞争对手,他的去世是在北京严重的政治清洗气氛中发生的。”
法国工商新闻报纸《回声报》27日发表的报道说:
“李是中国相对受欢迎的政治人物,今年3月被国家主席的亲信李强取代。李克强是一位受过训练的经济学家,英语流利,是经济改革的热心倡导者。但他发现自己的计划因习近平主席在这一领域日益增强的权威而受到阻碍。他的任期也以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为标志,最初基于共识,但在习近平执政十年期间转向了更加个人化的权力。”
赞(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