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投降李自成之后,把山海关交给了唐通,自己带着大军往北京走,中途变卦,返回山海关攻击唐通,唐通仅带着8骑而逃,这是四月初四的事情。
这个时间点很重要,因为在沈阳的多尔衮并不是一个聋子,清军的指挥者时刻关注着明朝的事情。所以,当初吴三桂放弃宁远去救北京城之时,清军很快就知道宁远是一座空城。
三月甲辰,清军驻扎在锦州的镇国公艾度礼报告说,因为清军的攻势压力之下,宁远的明军已经撤走。当然这是他在给自己脸上贴金,因为吴三桂放弃宁远是因为要进京勤王。多尔衮当即下令让修整军器,厉兵秣马,意图在四月之时攻打明朝。
也就是说,清军因为明军从宁远撤军,所以大举来攻。至于后面明朝灭亡、吴三桂和李自成之间的争斗这些,都不会影响清军的南下。作为当时军事力量最强的清军,当然不会放弃南下逐鹿的想法。
范文臣在四月初建言:首先,清军此次南下的主要对手是李自成。
盖明之劲敌,惟在我国,而流寇复蹂躏中原,正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我国虽与明争天下,实与流寇角也。
并给出了此次南下的作战方案,是直取北京,能攻下则攻,攻不下来则选择一坚固城池为据点,做进一步打算。
此行,或直趋燕京,或相机攻取,要当于入边之后,山海、长城以西,择一坚城顿兵而守,以为门户。
多尔衮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率领自己的两个亲兄弟多铎、阿济格、三顺王、范文臣、洪承畴等将领,悉发国内之兵南下,总兵力超过了13万。
朝鲜人说:
男丁七十以下,十岁以上,无不从军。
这次是来夺取天下的,清实录说得很清楚:往定中原。所以说,李自成和吴三桂究竟如何纠葛,都无法影响多尔衮大军的南下。
四月十三日,清军过辽河。
多尔衮正在就下一步军事问题咨询与农民军交手多年的洪承畴。
洪承畴给出了自己的作战方略,建议从蓟州、密云等处入边墙,如果李自成仍然在北京,就攻打北京城,如果李自成逃走,则追击。从洪承畴的表述来看,此时清军已经知道明朝灭亡,李自成占据了北京城。
今宜计道里,限时日,辎重在后,精兵在前,出其不意。从蓟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前。贼走,则即行追剿;倘仍坐据京城以拒我,则伐之更易。
最后,洪承畴也告诫多尔衮,也不要掉以轻心,认为李自成的战斗力在明军之上。
流寇十余年用兵已久,虽不能与大军相拒,亦未可以昔日汉兵轻视之也。
但计划没有变化快,四月十五日,清军到达翁,行军5里之后,即停止了进军,因为吴三桂派遣的使者郭云龙、杨坤到了。吴三桂占了山海关,料想自己不是李自成对手,一个很容易想到的就是借助清朝的力量来打击李自成,行驱虎吞狼之计。
多尔衮收到了吴三桂的信,当然极其兴奋,如果能够招降吴三桂,大事可成,所以大军直接朝山海关进发。
二十日,吴三桂的使者飞骑至,急言李自成大军已经逼关,请多尔衮极速发兵救援。多尔衮此时不再迟疑,当即下令全军疾驰,从连山到山海关200里路,一昼夜之间急行军,在二十一日抵达山海关。而二十一日,李自成已经开始攻打山海关。
从以上的情形来看。
清军13万主力,在四月初从沈阳出发,其目的就是要进军中原,夺取北京城,与李自成的决战已经不可避免。
如果吴三桂投降了李自成,李自成和吴三桂联手又是否能够击败清军呢?从双方的兵力对比上来看,多尔衮是13万,李自成大约在10万,吴三桂4万,双方兵力基本持平,但清军的作战能力远远超过李自成和吴三桂。李自成新胜,断不会躲在城里不出来,而会选择与清军先大战一场,李自成失败是大概率事件,吴三桂本就是新降,心怀二胎,愿不愿意全力与清军作战都是大问题,如果一溜烟跑了也不奇怪。
所以,吴三桂和李自成联手,也是无法战胜清军的,只是主战场并不在山海关,而是在北京城下。
赞(40)